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。青年时期辅佐他的父亲李渊,扫平群雄统一中国,建立起大唐王朝。晚年又亲征高丽,取道碣石,路经秦皇岛,写下了《春日望海》的五言诗。这首诗共20句,即:“披襟眺沧海,凭轼玩春芳。积流横地轴,疏派引天璜。仙气凝三岭,和风扇八荒。指潮云布色,穿浪日舒光。照岸花分彩,迷云雁断行。怀卑运深广,持满守灵长。有形非易测,无源钜可量。洪涛经变野,翠岛屡出桑。芝罘思汉帝,碣石想秦皇,霓裳非本意,端拱且图王。”这首诗对仗工整,音律和谐,即景抒情,睹物言志,符合唐太宗的诗歌特点,即一方面经世致用,一方面又不乏美感。只是最后一句“端拱且图王”令人费解。唐太宗东征高丽的是在公元648年,即贞观二十二年,这就是说他即位已经二十多年了,本不存在“图王”当皇帝的问题,可见这句话有其更深刻的含义,就是说他的端拱且图王的王字不是只想当个皇帝,而是要当一个儒家学派所极力推崇的“行王道、施仁政”的好皇帝。
唐太宗是这样想的,而且也确是身体力行这样作的。他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就是儒家传统思想的王道,主张以德服人,通过尚贤使能,节用裕民等政治措施,争取人民的拥护。他曾一再说:“为君之道,必须先有百姓。”在继位时对百官说:“人君必须至公无私,才能服天下人之心。我和你们每天的衣食,都是从民众中取得。所以设的官职,必须为民众办事,应该选用贤才,不能按关系的亲疏,资格的新旧,来定官职的大小。”他曾和魏征讨论用人问题时说:“为事择官,不可粗率。用一好人,别的好人都来了。用一坏人,别的坏人都会跟着进来。”魏征说:“这是对的,天下未定,主要用人的才干,顾不得德行。天下已定,那就必须德才兼备的人才可用。”因而在贞观一朝,德行是用人时的主要考虑。不仅要求臣下这样,就是皇帝驾驶臣下,也要以诚信为原则,不玩弄权术。他一再说:“流水清浊,在其源也。君者政源,人庶尤水,君自为诈,欲臣下直行,是犹源浊而望水清,理不可得。”又说:“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,不欲以诈道训俗。”这是儒家忠信之道在君臣关系上的典型运用。唐太宗就是按德才兼备的原则,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。他继位后首先改组宰相班子,把高祖时留下的姻亲宿旧,迂腐保守的一班人,一年间几乎淘汰殆尽。他执权23年,亲自选拔23名宰相,其中有出身关陇世族的,也有出身山东大族的,还有的出身普通地主的,其中有的曾是他过去的政敌,如魏征原是太子建成的宫官,曾力劝建成早日除掉李世民。太宗爱重人才,不念旧恶,一再拔擢,位至宰相,表现了政治家的容才之量。这些人在隋末大动乱中都有丰富的阅历,对农民起义风暴的印象极深,为官以国事为忧,孜孜求治,多能直言敢谏,时时以亡隋之鉴劝诫太宗,因此贞观年间君臣相互约束,不敢重敛百姓,上下一心励精图治。他还特别注意对地方官的选拔和考课。他说:“为朕养民,唯在都督刺史。”把各地都督,刺史的姓名写在屏风上,坐卧恒看,随时记下他们的善政和劣迹,以备赏罚。后来他更完善科举制,比较广泛地给各阶层知识分子以政治出路。网罗天下英才,从而扩大了唐政权的社会基础。
唐太宗传说
来源:
作者:本站 当前位置 :凯发k8娱乐app主页>历史名人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