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城以港兴,港城相长”。四月的港城阳光明媚,气候宜人。在海港区迎宾路与燕山大街交叉口东南角的益寿园内,三三两两的市民呼吸着海边吹来的新鲜空气,悠闲地享受着生活。在一旁土山上的津榆铁路遗址,复制的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———“龙”号机车,静静地凝视着周边的高楼与车流,似在讲述着秦皇岛市因港口而兴旺的故事。
而在离益寿园不远的开滦路上,南侧一排商业门店虽然牌匾光鲜,但牌匾后那古色古香而又残破不堪的门楼,却让人深深体会到了它的久远历史;北侧一排西式风格建筑的商铺,虽然整体完整,但却也是一副沧桑面孔。
据一位熟知当地历史的老人讲,当年随着港口贸易经济的发展,秦皇岛各项城市公用事业和市政建设也随之发展。开滦路是上个世纪初英国人修筑的秦皇岛市区第一条马路,原来叫开平昌道。路两旁最初建有一些外国银行和公司,当地商人也在此修建了一批为轮船服务的客货栈房。
走在坑坑洼洼的开滦路上,似乎让人触摸到了秦皇岛这座城市兴起的渊源。虽说路两侧的建筑有些破败,但令人欣慰的是,这里有名的商铺全福楼,也像与秦皇岛港有一定渊源的耀华玻璃厂旧址一样,作为文物被保护了起来,成了城市发展中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。
港城相长:建设园林式、生态型、现代化滨海市
如今的秦皇岛市建成区面积达480多平方公里。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,秦皇岛市的绿化覆盖率达40%,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在360天以上,跨入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。
围绕“园林式、生态型、现代化滨海城市”的发展目标,秦皇岛市将继续推进实施“西煤东迁”工程,推进港城联动,加快临港产业振兴,整体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,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与品位。整合旅游资源,打造长城文化游、海滨休闲度假游、自然生态游、商务会展旅游等特色旅游品牌,实施海岸线生态恢复景观、森林湿地公园、植物园等重点园林工程,塑造秦皇岛现代滨海都市风格。